比赛,将充斥着硝烟。

海因克斯双手抱胸站在场外,环视着球场上的状况。

上半场马拉加是混凝土阵型,下半场虽然还是注重防守,但阵型最大的变化在于活用球队上几个能攻善守的球员。

而前场看似人员稀缺,但其实那种剑拔弩张和爆棚的气势,即便透过球场,也能向他身上直袭而来。

“前场三叉戟,后场混凝土,这样的打法,在如今的赛场很少见到了。佩莱格里尼将穆里斯放在突击前卫的位置上,不能把他视为普通后腰,应该是三叉戟中其中有力的一戟!”

这是必须注重防守又想要孤注一掷进球的最强烈表现,两头兼顾,有可能两全其美,但也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不得不说,佩莱格里尼这几场比赛战术运用更加的奇妙和令人叫绝了。他有许多大胆的尝试,还有难以想象的组合与运用。

或许马拉加真的是这样一支神奇的球队,能够活化一名主帅的思维,挖掘出他身为教练更多的潜能!

对于许多的老教练来说,固执着传统打法,这样可以给队员安定感,但一套阵型用得多了,就会被别人琢磨透澈。

常常变幻阵型,当然对球队经营也不利。但因队制宜、并不断地开发球员新的才能,这也是一个主教练应尽之责。

然而,马拉加这一切,早已被海因克斯给看穿了。

纵然在一些细节方面,和佩莱格里尼的阵型安排有出入,但在至关重要的因素上面,海因克斯精准的把握住了佩莱格里尼的心理。

下半场一开场,双方都放缓了节奏,耐心地传着球。

拜仁的战术看似没有变化,但当马拉加的队员拿球,就清晰地感觉到了这其中的差别。

外松内紧,没错,这四个字简直就是下半场拜仁防守的精髓。

他们并没有高位逼抢,也没有一对一盯防。在过去,面对一般的球队,拜仁和巴萨这样的强队很喜欢在对方半场逼抢,导致对方球员没有出球空间和思考时间。

这可以说是拜仁一个显著的标签了。

拜仁这一次防守看似松了许多,后卫带球也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般艰难,但中场三人组,只要他们一拿球,至少有两名拜仁队员紧贴而来。

一个正面杠,另一个则负责他脚下的球。两个脚法娴熟、技术过硬的球员包夹于你,无论是上抢时机还是出脚力度,都让你难以招架。

最辛苦的要数马泰森和德米凯利斯,这两个人在上半场都有剧烈的消耗,而且与拜仁的队员常常进行硬碰硬的较量。

德米上半场不止一次被铲倒,马泰森不断出击和拦阻,面对拜仁超强度进攻,他这位球场上的清道夫比任何人都要辛苦。四十五分钟绷紧神经,不敢放松。被放到中路,依然成为了拜仁攻击的目标。

其实这个思路很好理解,球场上的十一个人,每一个人位置都很重要。只要一方过于薄弱,就会给对方一次次突破的机会。许多的教练,其执教思路就是对准一个点集中攻击,将那名球员彻底给打垮,那么就能任由他们予取予求了。

就在马泰森又一次濒临丢球,右后卫赫苏斯加梅斯忽然杀了出来。

别看这位贵公子平时斯文有礼,在球场上也是一热血男儿!

下半场他们的任务就是助攻,这个时候,他们怎么能够退缩,看着队友被对方欺凌!

赫苏斯加梅斯还在几步外的地方,就斜身滑了出去。

他瞄准了马泰森身旁的球,并且控制着身体的倾斜幅度,在大步幅滑行触球之后,脚尖用力将球给顶远。另一方面,又及时收住力道,没伤害到拜仁的球员。

他因为这一击,趴在了地上。然而这一球,却是救下来了。

在赫苏斯加梅斯有动作时,卡索拉已经张开双臂飞奔而出,如蜻蜓点水般掠过,带走了皮球,便在中场大步飞奔起来——

“拦下他!一定要拦下这一球!”

“啊啊,速度好快!”

西班牙国家队左边锋卡索拉,实力本就出众,带球跑动也依然爆发力十足。

拜仁防守队员们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在他身后奋起直追,却发现脚下无球的他们,仍然没有跑过这名猛将!

托马斯-穆勒一看卡索拉势不可挡,身体一转,一个发力,如一只轻盈的兔子突然窜了过来。

穆勒的反射运动神经指标比常人高出许多,奇快的反应不只是让他成为球队上一个厉害的机会主义者,还能让他对对方威胁性的攻击迅速作出反应。

他几下猛冲,就成功拦住了卡索拉的去路。卡索拉歪了歪脖子,这名小将,还真是不可小瞧啊!

而彼时,克罗斯正站在不远处,随时支援穆勒。作为最具攻击性的三中场,他们不但在进攻时候锐不可当,在防守时也能带给对手巨大的压力。

但卡索拉只是勾了勾嘴角,“在这里的话,应该可以了。”

穆勒一愣,没听明白卡索拉说什么。他只是看见卡索拉身体下压,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双腿,如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朝他扑来。

他想要强攻!

穆勒立即后撤,锁住他的传球路线,却也没有和他的身体撞上去。

毕竟穆勒还年轻,面对卡索拉这种久经大战的高手,在气势和经验上,终究逊了一筹。

却不知,卡索拉这只是假动作。他在气势上威吓了对手,在穆勒一个下意识后撤之时,卡索拉一个巧妙地直塞,便将球


状态提示:_分节阅读_24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