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读书 > 言情总裁 > 他从末世来 > 第八三三节 败家速成三十六招
的夫人,她是当时两淮盐运史的女儿,也是扬州有名的才女。

黄奭夫妇二人可谓夫唱妇随。从室内悬挂的书画内容和陈设的家具,可以大略知道黄奭在此静心做学问的生活场景。

黄奭在学术上的造诣让他得以青史留名,他学术上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聪明,更重要是得宜于他的“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

他曾以重礼请“扬州学派”的著名学者江潘,“馆其家四年”。也就是说江潘做了黄奭四年的家庭教师。江潘死后,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里是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

在黄家四兄弟中,黄锡禧是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黄锡禧比较清高,视官场如粪土,将人生的乐趣全部寄托于吟诗作画之中。

黄锡禧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

锡禧和他的三个哥哥一样都能诗善画。《芜城怀旧录》中写到;“锡喜尚风雅,长于诗词文字。”有《栖云山馆词抄》存留于世。

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云中江树”。呈现了朦胧美;“花里禽鸣”,显示了幽静美。句子表达诗人黄锡禧的恬淡气质与高雅情怀。

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吧。

左右两间和中进一样仍为书房卧室。中路三进打开门可前后贯穿,关上门又自成一体,由厢房前的耳门即可出入。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四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个园南部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活动的场所。前进为厅堂,称之花厅。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称之绣楼。

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为寿。三面置回廊两侧设耳门,皆明三暗五格局即看上去是三间,实为五间横排,将稍间作套房。

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其实这也是使用功能上的需要。稍间前前置小天井,筑花坛。非常雅静,具有极强的私密性。通常作为闺房、书斋、密室之用。

清颂堂因园主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

厅前置三面回廊,廊宽达2米。天井白矾石(汉白玉)铺地,四面见方。与高峻方柱、古拙方石磉对应。阶沿石,取材一整块花岗石,长度达4.8米,宽度有0。6米,厚度为0。2米。

檐桁不但粗实,而且是一根整木横陈三间,长度达12.3米。厅檐、廊檐净高度达5.2米。

清颂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

厅内八仙纹饰的红木家具古朴精致,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

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所以这里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透过海棠锦、龟背锦文饰,东边可见小天井的几竿疏竹,西边可见一株腊梅,清雅之极。

从清颂堂抱柱的楹联上,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

关于黄至筠教子成才的事,时人有着这样的描述,感觉很值得借鉴。黄至筠初到扬州时,扬州的文人、名流因为他是个商人,大多不屑与他为伍。黄至筠亦不与他们往来。

但他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请安徽的名宿来家教子,并且天天晚上亲自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还有不精之处,就会立刻派仆人陪着到书房,重新请老师讲解,必须完全领悟才可以去睡觉。二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有一天,扬州的一位名士在黄家与长子锡庆的老师谈话,偶然涉及到《汉书》,这位名士有些不解的地方。老师指着锡庆对他说:“伊尚熟悉”,要锡庆回答。锡庆起立,背诵如流,解释详尽。这位名士出来后对人说:“黄氏有佳儿,勿轻之也!”

严格的要求,优秀的老师,加上自身的努力,黄至筠的四个儿子:黄锡庆、黄奭、黄锡麒、黄锡禧都工诗词,善书画,有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都有著作留传于世。

尤为突出的是次子黄奭,在古书辑佚方面颇有建树,著有《汉学堂丛书》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名字也被载入史册。

西路中进为三面明三暗五楼宅,楼上下共10间。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室内有藏宝洞。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

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


状态提示:第八三三节 败家速成三十六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