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读书 > 言情总裁 > 浮生小记 > 第九十五章 狼子心陶刺史发难危急中淮王妃决断〔二〕
非常生动的一段,历来为人传颂,还因为此案众说纷纭,在民间有非常多的传言。

喜欢追究历史真相的人们仔细地在蛛丝马迹象中寻找,发现陶耀光虽然有些见利忘义,又一直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准则,但其实并没有犯太严重的错误,就是当年淮北王妃为他定罪的四条也够不上杀头大罪,这在一向特别遵守律法的淮北王妃,是很不应该的事。

但是另一派却坚决反对,他们指出陶耀光的所作所为严重地破坏了淮北的一统,影响了淮北军进一步北渡黄河的进程,而且他在淮北王重病时妄想争夺淮北军大权的野心昭然若揭,身首异处也是罪有应得。

还有一种阴谋论认为陶耀光与皇帝合谋暗中杀害淮北王,结果刺杀没有完全成功,淮北王重伤后急令王妃世子到军中接管军务,制造了假象使其放松警惕招其来军帐诛杀。

总之上千年都有人争论不休,史学家们写了大量的文章论证自己的观点,还有人将陶耀光案做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

比起严肃的历史研究,武侠英雄传更合普通百姓的胃口,有一部武侠传奇详细地描写陶耀光案中的武打部分。淮北王帐下五虎大将合力尚不能将陶耀光制服,于是年仅八岁的淮北王世子仗剑上前,只几个回合便将陶耀光斩首。当然这本传奇中还有很多武帝生而不凡,文治武功的故事。

不过最为津津乐道的仍是桃色传闻,据说淮北王妃美艳无双,陶耀光一见之下便动了歪心,将淮北王出卖给胡人至其受伤,并妄想借机占有淮北王妃,结果被王妃以美人计招到军帐中杀之……

卢八娘对于这些传言从不置一辞。几十年后,武帝一次笑着对皇太后说:“不提坊间乱七八糟的传言,只这本正史的记录也颇有偏差。朕特别问了大臣们,听说这段是邸师傅亲录其见闻,为史官所选记入。现在邸师傅已经故去,要么朕真想问问他,当初诛杀陶耀光明明是母后的旨意,怎么都归于朕了呢?还有陶耀光本为将士所擒,朕不过在他的脸上刺了一剑,怎么成了朕制住了他呢?”

“由此可见,母后时常评论史籍不可全信果然有大智慧。”

已经年过花甲的卢八娘接过来看了看,“虽然有些出入,但也大致不离。当年你从母后身旁冲出来保护母后,还真是非同一般的勇敢呢。”她用慈爱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当年桃花因生子未能伴在自己身边,仅仅八岁的旭儿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反应迅速,还能想到保护自己,她为自己的儿子骄傲。

“朕是长子,当然要护着母后和弟弟们,父皇一直这样教导我。”

卢八娘一笑,她的目光看向了远处,突然悠悠地道:“我这一生心存愧疚的事不多,其一就是杀了陶耀光,他其实并没有犯下死罪。”

“母后怎么能这样说?”武帝并不同意,“益州平叛和平北城被围的事情暂且不说,只是父皇病重时陶耀光竟然来威胁母后就罪该万死!”

“按律法他还没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罪不当死。”卢八娘淡淡地说:“他也是我杀的唯一一个人。”

武帝提起这段往事本想逗母后一笑,没想到反而引起母后的伤感。他马上也醒悟过来,母后虽然雄才大略不亚于父皇,但却心地极为善良,深悔自己不该提起陶耀光,便马上笑着说:“陶耀光虽然不义,但母后对陶家却不薄,如今陶家也算得上士族中极兴旺的了。”

“你不必安慰我了,”皇太后一笑,“杀了他,我从没有后悔过。”

在当初司马十七郎伤重、儿子年幼,淮北局势尚未稳定,而陶耀光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的的情况下,卢八娘选择了先下手为强,一举收服人心,镇慑心存疑虑之人,虽然违背了她一贯坚持的不伤人命的原则,但她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至于别人如何评说,她亦不放在心上。


状态提示:第九十五章 狼子心陶刺史发难危急中淮王妃决断〔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