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读书 > 言情总裁 > 七十年代小田园 > 分卷阅读158

后,才穿着出门。大人们身上所穿的衣服也鲜亮了许多,一改往日黑、灰、蓝三种颜色,变得光鲜亮丽起来。

黎元元心知,这只是变化的开始。

很快,双卡录音机就会在市面上出现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小天使们的支持,作者君都看到了~

么么哒~

---------

捉虫~

第94章搞创收

*

这个初夏时节,沙枣花像往年那样绽放开来。

无论是连队里还是学校里,无论是林带间,还是小路上到处都弥漫着沙枣花的清香。一年一度,最好的季节已经悄然来到了。

从收音机播报的新闻中,黎元元感知着外界的变化。

上面发布的各项政策还在继续落实着。

一批老干部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对知识分子的落实政策也在逐步开展。“老右”摘帽活动也已经开始了。

在经济层面上,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包括农场的职工们在内,吃穿用度上的感受特别明显。

连队里,按照户口本分配的口粮中,粗粮比例再次降低了。职工家里想拿玉米面做饲料,反而要跑到“巴扎”上去购买。

打米场上的稻糠,再次精贵起来。

一到星期天,总有职工们掂着袋子,想法设法去弄一点回来,好喂养鸡鸭。

那些家里养了小羊羔的,家属们牵着出去放羊时,会趁人不注意,把羊群赶到苜蓿地旁边去啃上两口,占点公家的小便宜。

虽然李连长在开会时,一再吆喝,可有些不自觉的依然我行我素,不当回会事。现在不提倡搞批.斗会了,那种畏惧之心也降低了不少。

而羊群吃起苜蓿来,是没有节制的。

越吃越想吃,吃完了一喝水,就涨肚子,稍有不慎就会出毛病。像邻居孙大江家养的那两只老绵羊,就因为偷吃苜蓿被撑得快要死了,让孙大江一家心疼的不行。

最后,只好含泪宰杀了。

还把羊肉分了分,给田根宝家也送了一块。

本来,养着这两只绵羊,是为了下小羊羔和剪羊毛创收的。

边疆的绵羊,个头很大,成年后大约有四、五十公斤重。

毛很厚实细密,一年下来可以剪两次羊毛,产毛量大约在六七公斤。剪下来的细羊毛,清理干净后可以卖给收购点,还可以拿到“巴扎”上去出售,也可以自家自用。

现在,老职工家里都会纺一点毛线。

纺毛线有简单的工具,也有复杂的工具。王慧珍为了给孩子们织毛线袜子,也学着老职工家属的样子,用纺线锤子纺起了毛线。

黎元元看着好玩,也试着摆弄了一下。

这是田爸爸给做的,就是一块两寸长短的木头,在中间钉上一根钉子,缠上一圈毛线,就成了一个纺线锤子。

纺毛线时,用手把毛线搓成一个细条,与锤子上的毛线连接到一起,然后,提溜着锤子顺着一个方向打转转,手里不断地续上细羊毛,就可以纺线了。

大人们平时说话聊天,或者开会时,可以坐在高高的板凳上,提溜着纺线锤子,打着转转。这样既不影响干活,也不影响说话。

而纺出来的粗毛线,用来织毛袜子是再合适不过的。

非常厚实也非常暖和。

除了样式不怎么好看之外,倒是非常实用。况且穿在脚上,只要暖和就好,反正也没人看得见。

边疆南部自古以来就盛产挂毯、地毯等手工编织品。在经济搞活之后,便有专门的建花厂从事羊毛加工作业。

富有民族风味的地毯、挂毯精美异常,也非常畅销,甚至还能出口到海外为国家创汇。于是,一项新的“副业”产生了——那就是织地毯。

连队里,那些没有户口的家属们,手巧一点的,就去学习编织地毯。

而场部的建花厂负责培训,包教包会。出师后,家属们可以缴纳一定的押金,把织地毯的机器带回家,再领一批五彩毛线和图案,在家里操作。

这个活计很累人,需要手脚并用,眼明手快。还不能出现任何瑕疵,否则就得返工。

可织地毯的收益却十分喜人。

一张地毯的手工费,大约在五十元左右。

这么算下来,织地毯比连队里的职工们挣钱还要多。一时间,那些心灵手巧的家属们,靠着织地毯攒下了一笔钱。当然,也有笨的懒的,学不会或吃不了苦头的。

黎元元一时兴起,就让王妈妈带着她,专门去一个四川籍的老职工家里参观了一下。

他的爱人就是一把好手,织地毯时手很快,最多的时候创下了一个月织两张的惊人记录。当然,连续这么操作,身体是受不了的。为了那一百块,把身体搞垮了就不合算了。

不过,在织坊里,亲眼看到那位身材矮小的女织工,坐在织机前,手脚并用,编织地毯的样子,还是叹为观止。

不知不觉间,连队里搞“副业”的也多了起来。

织地毯,剪羊毛,去“巴扎”上卖小羊羔、卖安哥拉兔子或者卖小鸡、卖鸡蛋、卖鸭蛋什么的。

原来,并不是只有田爸爸在搞创收。

连队里的职工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悄然改变着生活。而风口站的“巴扎”上,因为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也越发热闹起来。

每一回,“赶巴扎”的职工一回来,都是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的。

黎元元对“赶巴扎”也越发神往起来。

*

夏天到了,草长莺飞,一片葱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5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