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

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

无份相牵。

但也有人说,缘分固然重要,只是缘分来时也要用心珍惜,否则

再深厚的缘分都会被消磨殆尽,到最后依旧是陌路匆匆,谁也顾不了

谁的感受。缘深缘浅,情长情短,说的就是如此。相爱的时候,总是

会许下郑重的诺言,要一生相守,不离不弃。当那份感觉一旦丢失,

过往生死相依的爱恋,竟成了想方设法要擦去的记忆。

不是谁太薄情,而是因为人本多情,多情之人才会种下更多的前

因,可所有结果也只能自己承担。许多人想行云流水过此一生,却总

是风波四起,劲浪不止。平和之人,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

敏感之人,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命运给每个人同等的安排,

而选择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酿造自己的情感,则在于自己的心性。

一直以来都觉得林徽因是静坐在云端之上的女子,之所以这么认

为,不是因为她的洁净,她的唯美,而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感情,她始

终可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姿态。当别人以为她要为一段情爱沉溺下去,

不得醒转之时,她却可以决绝转身。她让fēng_liú才子徐志摩在康桥上只

影徘徊,失魂落魄;让建筑学家梁思成浓情蜜意呵护了一生,至死不

渝;更让学界泰斗金岳霖默默爱了一辈子,终身未娶。

这样的女子真的太过聪明,她让自己洋溢着迷人的魅力,让欣赏

者的目光聚集于一身,来享受着她的典雅纯美。她时刻愉悦别人,又

温暖了自己。她仿佛永远都是那么无意,无意地看着花开花谢。纵然

32

自己深爱一场,也可以做到平静地别离。纵是爱到深处,也不肯热烈

相拥。她不会将自己逼到落魄的境地,任何时候,她都可以让自己优

雅地行走。穿一袭素色白裙,走在人间四月,等待一树又一树的花开。

春天早已远去,她却还在。

一九二○年的九月,年轻才子徐志摩从美国到英国,他为了结识

狄更生先生,故拜访了林长民。之后与林长民相见恨晚,更结识了十

六岁的林徽因,这个让他爱慕终生的美丽才女。也许他们算不上一见

钟情,但是彼此是因为第一次邂逅而有了交集。徐志摩比林徽因年长

八岁,那一年,他二十四,她十六岁。二十四,对于一个fēng_liú倜傥的

才子来说是多么的年轻。他俊俏的面容,儒雅的风度,诗人的气质,

令许多红颜佳丽为他倾心。而情窦初开的林徽因,面对一个如此有气

度的男子,又怎能可以做到心静如水?

那时候,徐志摩已婚,并且是两岁孩子的父亲。一直追求理想人

生、争取婚恋自由的徐志摩,根本就不爱妻子张幼仪。他遵从家人意

愿娶了从未谋面的张幼仪,对她可谓是无情至极。徐志摩认为没有恋

爱的婚姻是坟墓,他时刻都想结束这个错误,而力求获得重生。他是

个多情才子,可是面对张幼仪,却永远都是一副不耐烦的模样,甚至

不去承担一个丈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令张幼仪受尽委屈。一个从未

离开故土的温良女子,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地活着。

有时候在想,人最多情,也最无情。爱的时候海誓山盟,许下天

荒地老。厌的时候,恨不能立刻从生命中抽离,一刀两断,再无瓜葛。

徐志摩对贤淑稳重的张幼仪冷漠无情,淡如清水。而当他再度与林徽

33

因相见时,就被她的风姿绰约给深深倾倒。那含情明澈的双眸、高贵

典雅的气质让他肯定,这就是他追慕多年想要遇见的女孩。他爱上了

像精灵一般的林徽因,彼此眼眸的交换,这朵白莲便深深种在徐志摩

的心间,再难相忘。

人生真的如戏,每个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张幼仪

为徐志摩低眉垂首,无悔生养,而徐志摩却视她为打身边游走的一粒

尘埃,毫无情义。对于林徽因这个美丽如蝶的女子,他可以为她写下

无数情真意切的诗句,甘愿做她裙裾边的一株草木,深情相随。是缘

令他们走到了一起,却都无份相守。不爱在一起是错误,太爱在一起

同样是错误。

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时候,他甚至连正视她的心情都没

有,因为他打心底就不愿接受这段婚姻。所以无论张幼仪是否端庄大

方,是否美丽贤惠,都无法在他心中占一席之位。直到邂逅了林徽因,

徐志摩才知道,这些年的坚持是正确的,因为他心中的女神真地出现。

他认定林徽因就是他命里的红颜,他愿意为她写下柔情的一笔。再后

来,徐志摩又遇见了陆小曼,那个风情万种的女子亦是他生命里过不

去的劫。人的一生就必定要遭遇这些无来由的缘分,让你我一次次沉

陷。仿佛唯有这样,才算真实地在红尘走过一遭,才算没有虚度这墨

绿湿润的光阴。

徐志摩这一生是为情爱才来到人间,他的使命是为了那些红颜。

最后他为陆小曼奔波忙


状态提示:__5--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