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见到女儿被救了出来,连忙跑上去大声呼唤女儿的名字,可是李曼已经晕了过去,锦连便把李曼给送进了李夫人的房里,总算捡回了一条性命。

那晚整个府里都是忙上忙下,乱作一团,李老爷惊吓过后也是消了醉意,这才想到门外还站着救人的锦连,便连忙向锦连道了谢,本来今日晚宴李老爷是冷落锦连的,只因身份悬殊,李老爷并未和锦连多说几句话,现在此人救了小姐的性命,还见过了小姐的清白之身……

李老爷心中一叹,只道是天意弄人,天意弄人啊!

这门亲事才这样定下,外人自然是不知道这方面,所以李老爷心中总还是不情愿的,却又没有办法,只好硬下头皮认了这茶商女婿。

第4章 山林竹屋相映成趣

清晨,太阳显露了出来,李世安带上学堂里孩子的功课,从后门走了出去,与往常一样前去学堂教书。

街面上的店铺已经开了门,开始做生意了,路边卖早点的小摊也已经吆喝起来,热气腾腾的白烟飘在有些微凉的天气里,对了,现已入秋,天气将要变冷,清晨出门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

李世安怀抱着学童的作业,走在宽敞的街道上,这里做生意的人,大都认识这个教书先生的,只是不知道这个教书先生是哪家哪户的公子。

每日都能见到这位清瘦斯文的公子,晨时街面开张,看见这位公子抱着书本往城外走,暮时街面收摊,又见这位公子抱着书本往回走。

这位公子温文尔雅,面色和善,虽不曾与人交谈过,给这些买卖人的印象但是不错的,也有一些胆子大,较热情的人,出来做买卖时看见这位公子便会问个好,公子也是面带微笑,礼貌地回上一句。

大家也好奇过这位公子究竟是哪家的人,但是城中之大,倒也让人懒得细究,又公子衣着朴素平凡,也许就只是一般人家的公子,生意之人,还是管好自己的买卖就好了。

李世安走在街上,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挑水的人,这人为人性情直爽,见到李世安经常打个招呼,这不,见到李世安便客气地问候道:“哟,公子,又去教书去了。”

李世安微笑着点了点头,向那人做了个揖,那人有些受宠若惊地笑了笑,伸手摆了摆,公子总是这般客气,还真是让这些平头百姓适应不了。

出了城,顺着大路向前走,到了郊外,远远看见南边一处掩于树林之处的竹屋,那里便是教书的学堂了。

这所学堂说是学堂,却实在不像学堂,学堂既无牌匾,又无夫子,更不是正统的私塾,只是乡间一处屋舍,里面住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先生,还有一群叽叽喳喳每日前来读书玩耍的孩童。

而李世安,便是这里头唯一像是夫子的人了,却称不上真正的夫子,只是凭着所学知识甘愿来这里教书,若不能兼济天下,教书育人倒也是不错的。

李世安远离庙堂,是有原因的。

曾经也想过要考科举而后为官报效朝廷,致力于一方百姓,为天子分忧,更是为了天下百姓,只是,那日科举考试,李世安看着桌案上的颂德试题,手中之笔却再也下不去。

颂德,实乃讽刺。

状元,榜眼,探花,实际上早已内定,就连那日考试谁能命中,也是已经内定好了的,其中一人,就是李世安。

那日考官与李世安私谈,希望今朝相助,他日李世安能够不忘相报,那考官早已了解了所有参试之人的何种身份,自然是知道李世安乃李老爷之子,若是日后共事朝堂,就能寻得靠山了。

也正是如此,李世安那日顿时断了念头,朝堂污浊之流,恐怕自己是左右不了任何事,更不要说是实现当初的宏愿了。

李世安不是善使心计之人,这样的鸿图不适合他。

也许这样成了懦弱之人,但是力所能及之事,李世安还是决心要去做的。

在这郊外教书,让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能够识字懂礼,也让李世安找到了心中的归宿,即使日子过得清苦,三餐简陋,但却是自己所喜欢的。

走过小径,终于到了学堂之前,李世安看见孩童们已经坐在了屋中,稚嫩的脸蛋十分乖巧,而住在这里的老先生,于伯,正在院子里打扫着落叶,头发胡须已经斑白,不过精神但还是好的。

李世安走进了院子,朝着老先生做了个揖,说道:“于伯早上好。”

老先生抬头望见是李世安,便笑着说:“早啊,李公子,今日孩童都很听话,没有晚到的,连那最爱晚到的小冬也刚到了。”

“那好,我先进屋了,天气转寒,于伯您注意添衣,身体要紧。”,李世安说完之后便走进屋去,老先生应着点了点头,笑了笑,然后又继续扫起落叶。

学生们都到了,见到李世安走了进来,都脸上带笑,乖巧地喊道:“李先生早!”

“各位学生们早。”,李世安心情舒畅,来到前边的桌前坐下,把孩童的功课都放在了桌上,看了孩子们一眼,微笑着说:“今日,先生要教大家一些更难写的字,笔划较日前学习的要多,更复杂,大家一定要耐心练习,把字写好,千万不可浮躁。”

李世安将今日要教的字读给学生们听,又演示了两三遍,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拿笔跟着写上第一遍,自己则走下来,手把手提点一下遇到困难的学生。

李世安走到小冬身边,这个小冬一直都是个调皮鬼,但是功课倒也还好,也很有礼


状态提示:第2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