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读书 > 虐心耽美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一百七十章 战斗素养
期打成5:1,主要还是武器系统和战斗素养的问题,武器系统落后,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工业基础上,尤其在成规模的技术兵种上,华夏损失一个就少一个,日本哪怕性能略逊一筹,却源源不断,越打越多。

武器系统问题,也是刘郧一直关注的重点,他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强化汉阳兵工厂,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造血功能,一边在川西县另起炉灶,搞起了新的兵工厂、钢铁厂、飞机场和铁路线等等。

只有“战斗素养”是一个老大难,从太平天国以来,华夏从来不缺军队或士兵,从刚开始的湘军、淮军、甘军和北洋军,再到民国时期的北洋新军和国民军,再到当今的红军、川军和中央军等等,多的不说,就说红军与川军,在鼎盛时期,一般也在三四十万以上。

但是说到技术兵种,红军能有点炮兵,就已经很不错了,川军也没强到多少,汶川一战,红军损失惨重,但是川军的技术兵种,基本全军覆没,要命的不是坦克和飞机的损失,而是飞行员和驾驶员的损失,规模本来就不大,一旦战损,一年半载之内就别想恢复了。

不然刘郧与他的川军,为了让红军离开四川,就给予如此优厚的条件,老蒋的中央军,为什么成为中央军,也有技术兵种的问题,不说黄埔军校和南京陆大,就说空军队伍,就可追溯到辛亥革命。

再说北伐战争时期,民间有一个传说,说“北洋军的炮多,中央军的机枪多,西北军的大刀多”,真是这样么,就说叶挺的独立团,能打不假,又有谁知道,小小的一个先遣团,却有一个装甲大队。

这种豪华的配置,不要说在1926年,打国内的土包子,诸如吴佩孚和孙传芳之流,就是1937年打鬼子也是手到擒来,但在几十年后,全面抗战爆发了依旧是小打小闹,关键就出在战斗素养的培养上。

说到华夏与日军的素养,就单兵而言,一个普通的日本士兵,至少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自小接受各类军训,入伍后接受二年以上的正规训练,打固定靶有七成以上的准头,可单人完成一些小战术,比如斥候、巡逻、迂回和潜伏等,其实与特种兵的差别并不大了。

华夏的士兵就不说了,除了极少数的几支王牌部队,其他农民出身,一般入伍不到三个月,就会摸枪上战场,因为长官怕浪费弹药,打枪的次数屈指可数,根本无准头可言,对老兵的定义,也不是按战斗素养来算,而是以上战场的次数来算,能战斗三次不死就是老兵。

至于士官的差别就更大了,日军有专门的士官学校,士官就是士官,军官就是军官,等级相当明确森严,在华夏则从士兵之中,直接挑选老兵,由老兵担任各级士官,甚至直接当排长的怪事,由于没受过军校培养,许多浅显的常识都成了大难题,一上战场不出事就怪了。

至于技术兵种,比如飞行员、装甲兵和炮兵等等,在华夏一般是由军官担任,这些技术人员一旦当了官,自然没有心思搞技术了,就更别说大规模培养了,即或真的培养出来了,国家也承受不起。

这十来个德军特种兵,刘郧真的很眼馋,暗暗决定如有可能,一定要将他们留在华夏,有这队特种兵做模版,完全可训练出华夏自己的特种兵,当然这个希望很渺茫,只好将细节记下来,今后用智脑一点点的模拟出来,再逐一用在部队的训练中,效果就听天由命了。

随着刘郧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频频的关注特种兵的活动,眼睛直冒绿光,仿佛喉咙快伸出手了,法肯豪森也反应过来了,大略猜到了这厮的想法,也没故意说破此事,反而还露出了些奇怪的笑容。

随着酒菜送到,德国士兵已完成了各种勤务,法肯豪森让人进去,将冯·米歇尔中校叫出来,准备一起共进晚餐,刘郧在无意发现,德军竟默契的分为三拨,轮流执勤警戒,可见其战斗意识深入骨髓。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章 战斗素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