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但朝堂上一直有他的位置,又封了国公,至少在外人眼里是划入重臣一档的。

谁知现在为了一本不知真伪的记录,竟然将宋子胥的女儿直接打入冷宫,这让一些从前朝留存下来的文臣武官都有些心寒,尤其是那些曾与宋子胥共事的武将,更是愤怒得在朝堂上差点和要求处死宋贵妃的户部尚书打起来。

户部尚书陈简是陈家家主陈豪甫的堂弟,年刚而立,曾为大皇子的伴读,是梁洪烈为大皇子未来所选的班底之一。大皇子死后,梁洪烈让他进户部历练,后升任左侍郎。户部前尚书去年致仕时推荐陈简,让所有的大臣都吃了一惊,三十岁的尚书?这在大梁国的历史上还从没有过。只有梁洪烈知道,前尚书早已老迈昏庸,这些年陈简一直是当着侍郎却做着尚书的事。果然,陈简上任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不仅提高了民生,还增加了税收,让那些在背后等着看笑话的人全傻眼了。

陈妃被淹死在荷花池里,反应最激烈的不是她的亲哥哥,而是陈简。陈妃进宫时只有十四岁,陈简那时也不过是十六岁的少年,还不能理解心中的朦胧好感到底是什么,等他明白的时候,伊人已经在高墙之内,不说天人永隔也差不多,只好把那份美好暗暗收藏。陈妃进宫十几年一直无所出,在宫女提供的本子上写明,这是宋贵妃曾逼迫陈妃喝下避子汤,大约是时间久了,避子汤的药效减弱了,陈妃居然怀上了子嗣,这才让宋贵妃起了杀心。

通过一些陈家在宫里的眼线,陈简第一时间知道了所有的事,梁洪烈在御书房掀桌子,他却是一声不吭的在书房里坐了一整夜,第二天走出书房的时候,除了双眼有些红,外表没有任何异常。没人知道他的手心被自己的指甲刺得血肉模糊,也没人知道他的一颗后槽牙被自己生生咬碎了。

杀人偿命,严惩凶手!

几天时间,从民间到朝廷之上到处都是这个声音。

本来这也没错,宋贵妃害死了那么多的妃子和皇嗣,论律足够问斩几百次的了。可问题就在于,喊出“杀人偿命”的那些人不只要杀宋贵妃,还有“从宫外为宋贵妃带滑胎药”的宋家人。

这下宋子胥一派的人怒了,后宫女人之间争风吃醋的小事,你别拿到朝堂上来说,这是皇上的家事,让皇上自己处理就行了。况且那本记录谁知道是真是假,除了那宫女之外,没人出来作证,万一是假的,岂不是冤枉了宋贵妃,更冤枉了宋家人。

陈家人更愤怒,这不止是害死自家的女儿,还有那么多的妃子,这些妃子大多是官宦人家的女儿,不明不白的被人害死。况且了,天家事就是国事,我们凭什么不能管?你怀疑那宫女做假证,又有什么证据?万一是真的而不处置宋家人,岂不是让那么多妃子白白枉死,让那么多送女儿进宫的人家心寒吗?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朝堂犹如菜市场,大家各自站队,向着对方喷口水、捅刀子,只差大打出手了。

可就在这种时候,宋子胥却告病了,旧疾复发。

确实,认识宋子胥的人都知道,他早年在北疆时与胡国的一场战斗中,曾受过重伤,差点就一命呜呼,后来虽然活了下来,但每逢阴雨或者天寒时节,就会全身骨骼疼得仿佛针扎一般,遍寻名医也无法治愈。可是现在是什么时候?已经是温暖的五月了,今年又天旱,根本没有阴雨绵绵的日子,怎么会旧疾复发?难道他就一点也不关心被打入冷宫的女儿?一点不关心宋家上下几百人的性命?而且,不管是宋子胥的好友、同僚、下属上门探望,一概不见,到最后甚至关紧了大门,谁来敲门也不理。

没了宋子胥做顶梁柱,朝堂之上的争斗立刻变成了一边倒,要求严惩宋家的奏章几乎堆满了御案。

梁洪烈看着大殿之下闹腾腾的群臣也很纠结。

严惩宋家人,不是不可以。前朝遗留下来的大臣原本就不多,现在又大多已经作古,即使有人为宋子胥鸣不平,也很容易处理,不会对自己的皇位和声誉有任何的影响。

可是,正如那些支持宋子胥的大臣所说,宋贵妃害死陈妃的证据不足,尤其是那个拿出记录的宫女,在第二天就“投井自尽”了,留下一封遗书,说自己因为说出了实情,被宋家派人逼迫,不得不自尽。然而,正是她的自杀,让梁洪烈开始怀疑那份记录的真实性。

谁知道,就在这时候,有人来报,皇家陵园被盗,三皇子的尸身被焚。


状态提示:第16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