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万小玉往前探了探身体,离铜镜更近了些。

贵子小心的抬头看了他一眼,斟酌着说:“要不要见见他,听听他怎么说也好。”

万小玉手上动作没停,只是轻轻的扬了扬另一只手,贵子顿了顿,转身离开了。

万小玉一直在认真的画眉,直到三分钟后,蒋导喊了声“咔”,岳乐才长吁了口气。

“何老师,麻烦你,换另一个妆容。”蒋导对坐在休息室的何老师叫道,“服装师呢,服装师准备,一个小时候后拍登台的戏,抓紧时间抓紧时间!”

这次换了套蓝色的戏服,头饰也换成同色调的孔雀蓝,一样的精致古老,像是从古时候走出来的美人。

剧组忙的热火朝天,外面的世界比这还要火爆。

《南腔北调》剧组导演大牌、主演大牌,由蒋导执导,苗阳主演,本身就有很高的话题度。可开机仪式的报道出来后,所有人的视线都转移到那个不知名的“女人”身上。

她是谁?

穿越来的吗?

怎么可以这么美!

美的像是古代仕女画中的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的典雅,一颦一笑间的姿态,像是无数人梦中的杜丽娘。

她到底是谁?网络上掀起一阵“人肉”风潮。

刚开始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演员,蒋导准备捧的新人,于是,各个影视学院的学生,跟影视沾点关系的学生都在大家的搜索范围内,包括那些演过配角但还没有崭露头角的小演员,全部被轮了一遍。

样貌上稍微有一点点像的都没有几个,有限的几个长相稍微靠边的人,又都遭到网友的质疑:没办法,五官或许有那么一点点相像,可气质不同啊。

另外有当时在场采访的记者透漏,那段昆曲唱腔是现场真唱,不是后期配音。

于是,质疑彻底变成了否定,能唱昆曲的演员还不早就显摆出来,会等到现在?现在哪个演员不是拼命的秀自己,别说会唱昆曲了,小时候在文化宫学过几天舞蹈的,都会说自己学过芭蕾舞,被粉丝吹成身姿优美、婀娜多姿、气质优雅、与众不同。

其他人想了想,似乎有那么点道理。

于是,搜索的范围转移到戏曲界,戏曲界跟娱乐圈相比,低调的多,人家那是真材实料,从几岁就开始学戏,基本功扎实,做不了假的真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本就是说这些学戏曲的人。普通人对这些下过苦功夫凭真本事混的人都挺尊重的,不像八那些演员明星那样随心所欲,八的时候小心翼翼、措辞文雅了很多。

可是,戏曲界又不如娱乐圈透明,那些成名了的名角网上的资料甚至不如一个不知名的小演员多,这给人肉增加了难度。难得有几个戏曲爱好者,可人家同样低调啊,于是,中央台的戏曲频道的收视率一下子高了起来,网友们准备从这些蛛丝马迹上寻起,发誓一定要找出这个演员。

最后,向来低调的戏曲界难道的在网络上大热了一会,网民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听戏风潮,他们惊奇的发现:哎,还别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还挺有看头的,那华丽的行头、优美的唱腔、经得起推敲的故事,比现在很多歌曲、电视剧、电影好看多了。

昆曲也成了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原来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啊,这么高雅的艺术现在学的人真少,可惜啊可惜。

大家惋惜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起其他渐渐要消失的文化瑰宝。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临时赶制,权威台做了一档纪录片,专门讲戏曲类的起源、发展、现状、特征、分布范围等等,除了中国常见的几种戏曲,如评剧、京剧、越剧、粤剧、黄梅戏、秦腔、昆曲、晋曲、桂剧、潮剧等之外,还介绍了其他鲜为人知的戏曲,节目中说国内尚存可考证的戏曲还有二百多种,但会唱的人已经很少了,更有很多已经只能从几个古稀老人的口中才能听到。

权威台出品的纪录片向来制作精良,再加上戏曲本身的华美、艺术性,节目中搜集了很多珍贵的资料,采访了很多戏曲届的名角,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个个低调的采访者,外界评论这档纪录片保持了权威台一贯的水准,艺术性和历史性相结合,展现了不广为人知的艺术,是一段珍贵的人文资料,是戏曲界的档案。这档月播的纪录片收视率一路飙升,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网络,都掀起了讨论热潮。

而这档纪录片的片头用的正是《南腔北调》剧组开机仪式中岳乐的那段表演,细心的观众开始留意节目最后的职员表,想从中找出主题曲演唱者的名字,可是纪录片的导演显然跟将导沟通过,职员表中居然没有主题曲演唱者的任何信息,不过在最后的鸣谢名单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南腔北调》剧组。观众简直要疯了,蒋导这只老狐狸,有这么吊人胃口的吗?有这样大手笔宣传的吗?权威台的节操呢!你这可是媒体的权威啊,怎么沦为蒋导新戏的宣传工具了!?要点脸吧!

还有观众在官方微博下留言:不公布主题曲的演唱者,下期节目坚决不贡献收视率!这条留言被点赞了上万次,可下一期节目收视率不降反升,比上一期增加了三个百分点,官媒迅速的公布了下一集的片花,尼玛,居然是专门拉出来一集讲昆曲,里面还有蒋导那张小人得志的脸。不看、不看、坚决抵制、坚决不受诱惑!网友们用这样的方式调侃


状态提示:第29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