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读书 > 古代耽美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429

当了官不代表就不做学问了,吏部、刑部、礼部、户部、工部的官员平常私下里有结社的风气,七八个年纪相当、谈得来的年轻官员常常相约游从吟咏,诗歌唱和,品评各自的文章。

可别小看这种私下里的来往,这也是扩充人脉的一大捷径。

姚文达当年也是这种文社的成员之一,他屡次得罪沈介溪,社员都会设法为他奔走说情,所以他老人家脾气这么大,得罪了那么多沈党,蹉跎多年以后,还能升迁。

刑部差事不多,大家闲着没事干,三五不时就聚一聚。傅云章才名远播,常被同年推荐去参加各种不同的诗会,从而认识更多文豪大家。傅云英沾他的光,偶尔也能在诗会上露露脸,她不写诗,只做文章,诗社的人也不强求,各有所长,探讨学问,才是文社结社的初衷。

而且她生得好看,招她入社,能给文社添点风雅气,让其他文社那些歪瓜裂枣自惭形秽,何乐而不为?

那些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儒诗人大多不耐烦做细致活儿,或是身居高位忙于庶务,没法专心学问,自己也不记得写了多少文章。傅云英入社后,接下整理出版的活儿,任劳任怨,不求回报,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名儒们心里很受用,被一个年轻的后辈崇拜,而且是一个生得如此俊秀的后生,谁心里不沾沾自喜?

人家可说了,“先生如此锦绣文章,字字珠玑,鞭辟入里,读来振聋发聩,怎能埋没?”

于是现在文社中出书、出诗集、文集的事都是傅云英经手办理,虽是枯燥的苦差事,她却受益良多。

结识一个学派的长者,等于和他的学生、家族都结下善缘。

比如她刚把为良乡县请示下发种子的文书送到工部,工部主事就痛快通过她的请求,她认识工部主事的老师。

她为粮种的事忙前忙后,第二天粮种便发往良乡了。

陆主簿笑话她:“有收成了功劳也不在你身上,何必费这么多心思?”

她笑而不语。

对她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就不一样了。在其位,谋其政,她当一天的官,就努力多做几件实事,如此方不辜负辛辛苦苦从一介乡野丫头爬到这个位子上。

主持完春耕仪式,傅云英果然获得升迁,仍然在赵弼名下,任右寺副。

她拿到任命文书的那天,沈介溪再度上疏辞官。

这一次也不知他是真心想辞官,还是试探皇帝的底线。

皇上仍然驳回他致仕的请求。

群臣明白了,皇上不会轻易放过沈介溪。准许他致仕,至少是给他留一个体面,坚决不放人,说明皇上要将沈介溪置于死地。

沈党进退维谷,沈家大公子和二公子频频和辽东总兵徐鼎交通往来。

宫中传出消息,太子妃临盆在即,快要生了。

乾清宫的太监说,等皇太孙出生后,皇上会把皇太孙交给孙贵妃教养。

沈党自然反对,若太孙在孙贵妃膝下长大,必然和太子妃关系疏远,届时好处岂不都成了孙家的?

孙家只是徒有侯爵之名,并无实权,沈党依然不放心。

言官和沈党势如水火,乐于见沈党吃瘪,纷纷上疏附议皇上的决定,认为皇太孙应该由孙贵妃抚养。

京中锦衣卫、羽林军、禁卫军、金吾卫、虎贲都有调动,只有最精锐的十万团营仍然风雨不动安如山。

嗅觉敏感的大臣感觉到可能将有大变故,求见皇帝,都被太监挡在乾清宫外。

王阁老再次求见皇上无果,站在汉白玉阶前,回首望着春日艳阳下折射出一道道夺目光芒的明黄琉璃瓦,长叹一口气。

他老了,这把老骨头经不起太多动荡,但他还得撑下去,替年轻一辈多挡些风雨。

台阶下,姚文达、汪玫等人见他无功而返,皱眉道:“沈家最近动静不小,皇上真的不管么?”

王阁老摇摇头,百姓生活富庶,外敌暂且退守荒漠,江山仍然是稳的,这些年内阁总揽朝政,导致皇权旁落,皇帝上不上朝都不会影响到前朝……

“罢了,且看到时候如何收场。你们须得当心,不管是哪一方的人来说动拉拢你们,不得应允。”

众人对望一眼,点头应下。

这天,傅云英应工部主事之请去工部一趟,路过巍峨的千步廊,一个缇骑迎面走过来,在和她错身而过的时候,小声说:“傅公子,若无意外,太子妃后天就要发动,沈家会在那时有动作,您万事小心,届时一定要待在大理寺内,不要随便走动。除非二爷亲自过去,谁露面您都不能相信。”

官署不是想进就能进的,不管是乔嘉,还是霍明锦派到傅云英身边的人,都不能时时刻刻紧跟着她。

缇骑说完,飞快退开。

傅云英不动声色,接着往里走。

工部主事和其他给事中、令史、通事等人围着一张图纸低声讨论着什么。

傅云英走进去,主事笑眯眯朝她招手,“上次在运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429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