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读书 > 古代耽美 > 我在青楼改作业 > 分卷阅读219

,另四艺为辅,咱们今日不讲五礼,先讲这音乐 。”

在刘拂所指的方向往前百十米处,正是晋江书院的琴房。

往年书院虽然没有专授琴艺的先生,可是其他师长偶有空闲时,也会拉着一班有兴趣的学生,于琴房中泛音抹弦,以陶冶情操,在枯燥的苦读中寻些乐趣。

众生闻言,都愣了愣。

不乏有学生抬眼偷看刘拂,见她神色温和,胆子也大了许多。

“小先生……咳。”一不小心学着刘昌称呼了的学子用轻咳掩盖自己的窘然,干笑道,“敢问先生,咱们可是要去琴房?”

这一地的蒲团,怎么看怎么是特意摆下的。

如他所料一般,刘拂十分自然地摇了摇头:“榴花正好,流水易佳,自然是在这里。”

“可是……禀先生,院中杂役不多,搬琴来此,恐是麻烦了些。”

看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这十七八岁的少年,该是个世家公子。居高而立的刘拂可以清晰地看清他的面容。五官俊秀,身姿略显单薄,印堂发青眼底微黯,不足之症不需把脉,全显在了脸上。

刘拂回忆着之前所看的子、午二班花名册,轻声问道:“出生者可是吴灏澜?”

吴灏澜微讶,拱手答道:“回先生,正是学生。”

还真是他。

刘拂大大摇头,余光扫向谢显。

若说谢二公子是先天不足以致少年夭折,那这位吴公子,便是家中溺爱过度,虚不受补的代表了。

头次乡试伤寒病逝,与十次院试十次被半途抬出最后抱憾而终相比,也不知哪个更令人惋惜些。

刘拂的摇头惋惜,却镇住了吴灏澜:“先生?可是学生……说错了什么?”

不止吴灏澜,其余学生都互相对望,脸色已不如刚来时轻松。

他们虽不忿刘拂小小年纪便成了书院先生,但再怎么自矜自傲,仍都秉持着尊师重道之礼,不曾对刘拂有过一句不敬。

而此时见刘拂似是不满,难免有些无措。

见情绪很是到位,刘拂清了清嗓子:“各位可曾想过,山长缘何不许你们带伴读入学?”

吴灏澜蹙眉不语,另一学生答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很好。”刘拂失笑。

在对方拱手称“多谢先生夸奖”时,她却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圣人之言自有其道理,但各位难道真觉得,仅是不带小厮自己操持琐事,便已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了么?”

晋江书院的学生若连这点觉悟都没,那就真是枉费了薛老先生的一番苦心了。

果不其然,下一刻众人便一同俯首行礼道:“学生惭愧。”

“无妨。”看他们面露沉思,刘拂也不再逼问,反转向吴灏澜道,“吴同学,你将六艺为何讲与我听。”

第118章 读书

六艺者,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 五月六书, 六曰九数。此六艺详实的内容, 各儒家经典中多有述录。

这样简单的问题,自然难不倒吴灏澜。

在他一一答出后,刘拂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很好。”

吴灏澜:……

其余学子:……

便是给三岁幼儿启蒙的先生, 都不会摆出这幅和蔼又慈祥的面容。而之前反复听了多次刘拂于功课上如何强硬的秦恒, 则将目光移向了周行。

察觉到他意思的周行轻咳一声, 暗暗指了指最前方的那个小个子。

皇太孙听不出阿拂话中嘲讽,是因在他眼中她样样都好, 既如此,这么个好印象还是不要打破了。

将他们小动作尽收眼底的刘拂眼中滑过一丝笑意, 随即板正了脸色:“礼乐射御书数,儒家以此六艺为法传以千万。但六艺渐渐没落下去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其中的知识太过浩瀚驳杂。”

她能清楚的看到, 底下端正站着的学子们, 在极力忍耐着自己窃窃私语的冲动。

居高临下的好处, 就是能将台下的一切尽览无余。在刘拂成为太子少师,登上三尺讲台之后才发现,当年她与圣上许多自以为隐蔽的小动作,似乎都被某人睁只眼闭只眼的放过了。

刘拂抛出个话头, 却未深入解答。

说一半留一半,才能使这班本就心有不服、志高心傲的学子们的情绪愈发高昂。抬得高,才能压得狠,她这个做先生的,才能将因年岁不如人而缺失的威信立起来。

如她所料,在短暂的静默后,就有学子忍不住开口道:“先生所言极是,但学海本就无涯,圣人智慧本就是时时悟时时新,六艺之所以凋零如今……是否还有旁的原因?”

这话看似温和,实际上却是直指刘拂所授内容无用了。

刘拂面无殊色:“这位同学,你话中所谓六艺凋零,从何而来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219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