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又十分支持他的意见,二圣对狄仁杰的判决,也未表示不可。

当尉迟真金返回洛阳时,发现狄仁杰已判决了很多案子,给他减轻了不少负担。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0 章

尉迟真金每日从乾元宫返回大理寺后,便坐在议事厅中读着卷宗,现在却感到清闲了许多。

无数的卷宗,分门别类地堆在议事厅里,除了寺卿大人依旧坐在上首,其余的人都成了狄仁杰的助手。

他判决后在卷宗后署名并盖上印章,邝照再交给寺卿验看。寺卿无意见后再发出到各州府。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

最初时尉迟真金还会带着十分挑剔的眼光来审看狄仁杰判决的案件,时日长了,就对狄仁杰的判案能力赞赏有加。

往往每日晚饭过后,尉迟真金就将下属们遣走休息,自己和狄仁杰留在议事厅中继续处理卷宗。

狄仁杰判案时心无旁骛的样子也会让尉迟真金偶尔停下观看卷宗的思绪,看他几眼。

一日晚间,整理完当天的卷宗,尉迟真金与狄仁杰闲聊起来。

“狄仁杰,须知凡事不可锋芒太露,你这般有才华,往日却无崭露头角的机会,可见你需反省反省。”

“大人说得是,不过狄某在大理寺,有众兄弟照应,大人又从不嫉贤妒能,一向对我十分照顾,狄某感到万分庆幸。”

“听说你以前可不像现在这般会逢迎,说些好听的。”尉迟真金突然对他过往的事有了兴趣,要他说来听听。

“狄某以前说话直率,揭发同僚贪自己俸禄少得可怜,何必如此劳心劳力,又以为我不过是未得到好处,许我利益,谁知我又不肯装聋作哑,要将事情闹大。”

尉迟真金专注地听着狄仁杰讲述往事,心中的赞赏也越加满溢出来。

“我下狱一年,旁人看我遭殃,也不肯与我家亲近,我托人带信与我妻子,让她与我和离,她当然不肯,说是不能在我落难时丢下我,我父母却也不忍心,想着我只怕不能平安出狱,便劝她与我分开,她不愿意,等我出来时,她又因忧思过度突染重病而去世了。”

狄仁杰看到尉迟真金突然有点尴尬,想到对方觉得问了自己的伤心事,便笑着对尉迟真金说:

“所以狄某以后好好做事的同时,也会好好的说话,免得连累身边的人。也好让大人放心。”

“好好说话,不是让你逢迎拍马,忘了你来时的初衷。”

“那是自然,只是狄某不会像往日那样,不讲章法。”

“如此甚好。”

乾封二年九月,当积压的案件大都处理完毕时,狄仁杰接到了新的任命。

户部掌管财赋调度的度支郎中一职空缺,原来在任的一位老大人告老还乡,二圣在朝中遴选适宜接掌职位的人选。

三公九卿中有不少人被召见询问意见,当尉迟真金接到召见命令,进宫回答天后的垂询时,他立刻就想到了狄仁杰,他觉得没有比狄仁杰更合适的人选了。

“此官衔品级不高,却是一至关重要的职位。掌管全国财赋调度,职权极大,狄仁杰为人正直,应不会做出监守自盗,中饱私囊之事;其人又有经邦济世之才,行事又极有效率,臣以为,狄仁杰是上佳人选。请天后圣裁。”

“如此上佳人才,尉迟卿为何不留他在大理寺,任你的左膀右臂,却要将他推出寺外,难道他在大理寺与同僚相处不甚好,又或是……?”

“娘娘说笑了,臣不是容不得人的迂腐之人。”

“哈哈哈哈……!尉迟卿什么场面没见过,在本宫面前不要时刻都是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狄卿纵有才学,尉迟卿对狄卿的胸襟气量,本宫也一向看在眼里的。”

天后颁下的任命,第二天到达了大理寺。

大理寺里很多人除了眼热之外,更多的人还是松了一口气。

薄千张、邝照、侯云章等人恭贺狄仁杰的时候,还打趣他,从此再没人跟他们几个抢功劳了,寺卿大人会多看他们几眼了。

狄仁杰也从好事者口中知道,三公九卿皆被召见入宫,征询度支郎中这一职位人选的意见,他心里明白,一定是尉迟真金向天后进言,得到了采纳,自己才会得到擢升。

他知道自己来到神都,是因为阎立本大人的推荐,也是因为自己的良心和坚持;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成全自己的志向,除了他自己的才华之外,也是因为尉迟真金的推荐,不过他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遇到一个像尉迟真金一样的好上司,在大理寺的三年,是他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他回忆起初见尉迟真金的时光,仰头看到繁花绚烂如云霞的天空下,一位英武俊朗的翩翩公子警惕地瞪视着他,他冲破屋顶来见他时的怒气,他看他落水时得意地大笑,他奉承他是社稷表率时找到知音一般的笑容,都像走马灯一般,在他头脑里过了一遍。

他来到议事厅,要向尉迟真金表达谢意,并向大理寺最高统帅辞行。

尉迟真金坐在台阶上的首座,看到狄仁杰进到议事厅,合上手边的卷宗,站起身来。

“狄某特来向大人致谢,并向大人辞行。”狄仁杰拱手向尉迟真金行礼,并微笑着说自己是来道谢的。

“狄卿何须谢我,有才华自然不会被埋没。望狄卿今后经邦济世,治国安民,有闲暇之时,常到大理寺来叙叙旧。”此刻的尉迟真金,眼神柔和,似也有些不舍的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