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要求研究出平板玻璃后给自己留够量,贾赦是彻底不闻不问了,反正想问也轮不上自己。皇帝还以为贾赦是想当窗子用,大手一挥就准了。

皇帝一接手,就不似贾赦之前的小打小闹,能调派的人手足,再加上前期玻璃的制作流程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无非是改良优化,提高生产速度。玻璃这块肥肉皇帝是打算放在自己私库里,下边的人不是一直喊穷吗,等玻璃制品一出来,倒要看看有多少人能忍住不买。

京城里的人发现,不知何时城东竟然开了一家玻璃品的铺子,这个铺子装修的也很别致,所有的窗子都是玻璃制成,从外边一眼就能看到店里边卖的是什么。

透过透亮的玻璃窗,能看到大堂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玻璃工艺品,有各式各样的杯子、盘子、花瓶,琳琅满目,阳光透进去能晃花人的眼,平头老百姓只能在门外过过眼瘾,门都不敢进,万一一不小心打碎了哪一个,一条命都不够赔的。

很快这间铺子就成了达官贵人、富商名流争相进入的地方。物以稀为贵,本来玻璃品受人工限制产量就不多,即使随着技艺越发纯熟,也不可能提高多少,皇帝又有意控制着,除了刚开业为了打响第一炮摆满了铺子,之后铺子里基本只有一两件留着。

可以接受预定,想要什么样的只要能做出来都可以满足,至于什么时候能做好那就等着吧。什么谁谁大寿着急要,行啊,加钱呗,加的多就往前排,我们是看钱说话滴,不看人滴,管你是丞相,还是什么大将军,没钱就等着呗。

可让第一批没有抢到的人悔得肠子都青了。

一开始有人不服气,带了一堆人去砸场子,结果门都没进就被揍得哭爹喊娘,报官也没用,只知道上边交代下来这个铺子不能动,再纠缠就再打几板子,看看没有没有力气闹事。

什么,你大舅舅的的三叔父的大舅子的妹妹是哪哪府上的贵妾,啊呸,我婶婶的娘舅的侄子的妹妹还是某某府上的姨娘呢,哪凉快哪待着去,不要耽误我们做生意。

这样的事情多来几次,都知道这个铺子有人罩着,具体是谁不清楚,反正都没想到是最大的boss--皇帝大大。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敢闹事了,老老实实拿着银子,钱多的是老大。

皇帝看着自家的小金库越来越丰盈,一连很多天周身都轻快了许多,朝堂上的大臣们是第一时间感受到皇帝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尽管不知道这股和谐的清风从哪里吹来,但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希望这样的日子能持续久一点。

君不见好几个大臣被御史台参奏,都被皇帝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这要是搁在以往皇上心情不佳的时候,您老就卸甲归田回乡种红薯去吧,太过分的直接去阎王府走一遭。

正巧没几日就是皇帝的寿辰,各大臣是牟足了劲儿想在圣上面前拔得头筹,尤其是平常几个钻营的,那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准备贺礼。

于是皇帝的桌上就摆了各式各样的玻璃制品,什么飞龙入天啦,仙翁贺寿啊,各个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想是花了大价钱,皇帝看着一桌的玻璃露出了迷之微笑。不过下次再敢哭穷可是要挨板子的哟。

不错不错,朕自己的玻璃转个弯儿又回到跟前儿,白得了一大笔银子,真想天天过生辰啊。皇帝如是感叹道。

几个送玻璃的大臣自以为讨了皇帝欢心,之前花钱的肉痛感没有了,畅想着一条平步青云的康庄大道已经摆在面前,想来今年的升迁、明年的调任有望喽。

像张家这种不过于逢迎的,还是如往常一样送了皇帝一副喜欢的名画,清流世家最多的可不就是珍藏的书画。

玻璃热持续了一段时间已经有下降的趋势,毕竟这玩意儿图个新鲜,不能吃不能喝的,每家有那么一两个摆着显摆显摆也就够了。

可是我们的皇帝大大会放过京城这帮富得流油的人吗,答案是不会。于是城东的铺子里又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玻璃镜,小到手拿的,大到立式的,满足你多种需求,那真是应有尽有。关键是照的人分毫毕现,清清楚楚,比那破铜镜强了不知多少倍。

各家的小姐夫人,上至八十岁老奶奶下至刚知事的女童都疯狂了,揪着自家夫君、爹爹、儿子去买玻璃镜,什么买不回来,那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买到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不要小看女人的购买力,只要有点钱的,有了更好的玻璃镜谁还稀罕那模模糊糊的铜镜,势必要拿出看家本事搞到一个。一般人家的至少买个手拿的,富贵人家的,手拿镜、梳妆镜、全身镜恨不得来个十个八个的。

各家的男人们就不好过喽,天天被自家夫人、老娘耳提面命,这批玻璃镜也是限量的,第一批售罄后,后边都是一点点补货的,还没有摆到店里就被人预定完了。

宫里的娘娘们也是,下了死命令要家里人搞到玻璃镜,于是皇帝最近但凡去过的妃嫔那里,都能见到一个个玻璃镜杵着,看看,这钱兜一圈又到自己小金库了,皇帝笑的开怀,夸一下这个妃子又美了,赞一下那个妃子衣服搭配的好看,这个发式梳的也不错。

娘娘们深以为是玻璃镜照的清楚,让自己的妆容、发式甚至服饰更加得益,越发地追捧起来,尤其出门必然让宫女揣着一面小镜子,方便及时整理仪容,势必让皇帝见到自己最美的一面,简直不要太好用。

虽然玻璃镜卖的比之前的工艺品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8--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